招生咨询: 029-85680000

<< 返回高职招生网

当前位置: 专业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时间:2019-02-13 | 浏览:578次 ]

我校于2003年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四年制本科招生,是陕西省较早设立该专业的民办高校之一。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专业素养和应用实践能力,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内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计算机相关行业(或部门、岗位)、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应用设计、开发、调试及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本专业对接行业及岗位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在培养过程及体系中注重应用及实践能力训练,重点打造核心岗位的就业能力,培养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专业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软件开发、前端开发、数据库开发、Web开发,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和测试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应用技术领域。
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应用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数据库管理与设计工程师、软件架构设计师、运维支持工程师、IT集成工程师、网站建设工程师、售前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包括当前用人需求旺盛、薪酬较高的Java工程师、Android工程师及网络工程师等就业岗位。
三、培养方向与主要专业课程
本专业的培养方向:移动互联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安全、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能。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高级应用、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前端开发技术、Java Web程序设计与开发、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ndroid程序设计、移动终端APP开发、Android网络应用开发、移动终端APP测试、移动互联综合应用设计与开发等课程。
四、专业的特色及优势
1、本专业开设时间早,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及实践条件完备,已具备较强的人才培养实力。
本专业是我校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也是我校较早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所在学院是“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并于2017年获批为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西北大学-西安培华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本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也于2013年获批为陕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专业具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强的专职师资队伍。所属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多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经历,并担任西北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专业负责人具备高级职称和工学博士学位,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专业建设经验丰富,教学及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所属教师先后获得了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竞赛一等奖、陕西省教师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西安培华学院应用型特色课程评比大赛特等奖,并受聘为教育部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讲堂讲师团成员,多次在全国进行应用型课程建设经验推广及交流的专题报告,获得了较大反响。
本专业具备完备的实验及实践教学条件。本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具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400余平方米,软硬件设备总值超过1700万元。同时通过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建立了中煤航测遥感集团等多个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践实训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显著提升了教育实力。
经过十几年的办学实践,本专业已经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和较强的人才培养实力。
2、本专业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岗位及职业需求为目标,构建了模块化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围绕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具备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三个目标层次,以应用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本专业基于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的设计原则,面向产业、面向先进技术、面向核心岗位需求进行了大模块的课程整合及重构。
本专业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及学科领域,凝练出Java工程师、Android工程师及网络工程师的三大核心职业岗位。立足学生实际,遵循实用性要求,进一步突出主线,构建了对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群。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以工作任务、真实项目为驱动,基于“工作任务课程化”的理念开展课程体系设计及构建,最终建立了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量身定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该应用型课程体系已成为本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
3、已形成了具有专业自身特色、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
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创客实践活动、各类科技竞赛、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作为本专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来提升专业学习效果,使训练与竞赛相结合,以赛促练促学,强化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第二课堂教育已成为专业教育、工程教育及职业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近些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及省级奖项。
本专业已形成了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教育局面,形成了以研发项目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使本专业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就业时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全面提升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