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实效须坚持“内容为王”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19-01-25 | 浏览:62738次 |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动脑筋、大胆探索,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实招,努力活跃教学氛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但也要看到,一些教师对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关注较多,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关注不够。有的课堂看起来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却往往“雨过地皮湿”,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仍是改革创新之本。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思政课教师应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否则就容易变成舍本逐末。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的彻底性来源于对自然、社会、人自身本质的揭示和把握。彻底的理论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和价值引导作用,既能解释历史与现实,又能指导实践。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涵、理论意义是什么,基本方法的技术要领、运用技巧是什么,价值取向的实践指向、实践要求是什么,思政课教师都应向大学生讲清楚,让他们弄明白。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才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才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价值取向本身是彻底的,以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讲得不够彻底,导致大学生抓不住思想要义。彻底的理论是可验证的。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价值取向解释历史、分析现实、指导实践,通过实际运用引导大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 思政课教学要做到以理服人,还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大学生们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想困惑是什么、理论期待是什么?这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摸准的问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理论关切要么是重大现实问题,要么是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二者往往交叉重叠。思政课教学要主动回应大学生的理论关切,培养其理论兴趣,提升其理论思维能力。比如,怎样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如何实现?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全面领导如何实现?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是什么,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什么?等等。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的理论关切所在。只有将这些问题讲清楚,才能吸引大学生、打动大学生,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 掌握好科学理论、搞清楚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就要注重加强和改进表达方式。课堂语言过于学术化,学究气太浓,不利于大学生理解和接受。用大学生习惯的语言、接地气的话语来阐述,用大学生习惯的方式来表达,让大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能接受,理论才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呈现理论、诠释理论,讲得亲切有味。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研究把握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出思想、讲新话,努力形成自己的话语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给大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有表达、有讨论甚至有辩论,就能更好激发大学生深入思考理论问题。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从课程名称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比,多了“理论”二字。教师要突出思政课的理论色彩,引导大学生站在理论高度思考问题,提升理论素养,为大学生增强理论思维进而达至科学的高峰打基础、作铺垫。 |